供应链金融中因贸易背景及其应收账款不真实,可能导致三个方面的法律风险:一是遭受监管部门行政处罚;二是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协议无效,比如应收账款质押合同等无效,以至于银行金融资产遭受重大风险,甚至形成损失;三是银行员工可能涉嫌违法发放贷款、违规出具金融凭等刑事犯罪。
为了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中因贸易背景及其应收账款不真实带来的上述法律风险,可以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措施予以防控:
一是从多方面各维度调查贸易背景及其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比如除了合同、发票外,还要从供货来源、商品清单(包括型号、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号等)、储存、运输、验收、销售等验证其合理性与真实性。
二是尽量避免让融资企业带着银行员工上门对账,如果条件允许,银行员工应自主上门对账,除此之外,银行员工为了验证其真实性,可以拜访目标授信企业或核心授信企业的其他部门,对贸易背景及其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进一步进行核实。
三是为了规避因盖伪造的印章而产生的法律风险,可以采取以下防控措施:一是查询工商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知悉应收账款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二是文件的生效条款为双方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三是现场除了加盖应收账款债务人的公章外,还应由法定代表人签字(代替签章),因为相对于公章而言,人更容易辨别,如此相当于加了双重保险,只要公章与法定代表人签字,有一样是真实的,相应的法律文件即生效;四是收集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及其他佐证材料。